七夕 | 浓情七夕,爱里成长

更新时间:2024/8/12    浏览次  
七夕节,又称七巧节、七姐节、女儿节、乞巧节、七娘会、七夕祭、牛公牛婆日、巧夕等,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。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,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,因拜祭“七姐”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,故名“七夕”。
农历七月七日是七夕节。
七夕节,又称七巧节、女儿节、乞巧节等,
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。

七夕节起源

七夕节始于上古,普及于西汉,鼎盛于宋代。“七夕”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、对时间、对数字的崇拜。早在《诗经》时代,人们就对牛郎织女的天象有所认识,在东汉时就出现了人格化的描写:“织女七夕当渡河,使鹊为桥”。

七夕节,又称七巧节、七姐节、女儿节、乞巧节、七娘会、七夕祭、牛公牛婆日、巧夕等,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。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,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,因拜祭“七姐”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,故名“七夕”。


七夕习俗

对月穿针
“对月穿针”,是指七月初七这天傍晚,家家户户都把庭院清扫干净,年轻妇女和姑娘们先要向织女星虔诚跪拜,乞求织女保佑自己心灵手巧。
为牛庆生
旧时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,又叫“贺牛生日”。因为传说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分开后,老牛为了让牛郎能够跨越天河见到织女,让牛郎把它的皮刨下来,驾着它的牛皮去见织女。人们为了纪念老牛的牺牲精神,便有了“为牛庆生”的习俗。
吃巧果

吃巧果是七夕节的传统食品习俗。巧果又称“乞巧果子”,是一种用油、面、糖、蜜等材料制成的糕点。其款式极多,有捺香、方胜等图样,寓意吉祥和美好。


七夕·七惜

天上有七夕,人间有七惜。
一惜父母,
养育之恩今生不忘。
二惜伴侣,
结发夫妻贫富不移。
三惜手足,
血脉之情一生不弃。
四惜朋友,
风雨并肩同舟共济。
五惜恩人,
指点迷津难时助力。
六惜知音,
慰藉心灵此生相依。
七惜生命,
爱惜自己健康第一。
人生苦短,勿忘珍惜。
最幸福的事是有人疼你,
最昂贵的事是有人信你,
最安心的事是有人伴你,
最奢侈的事是有人等你。
所以:
感恩疼你的人,
珍惜信你的人,
看重伴你的人,
回报等你的人。

^_^ 砂锅就吃老顾家!